2025/7/31(四) 鮑爾尬川普 降息無望?美韓達協議 台灣將揭牌?【早晨財經速解讀】
節目金句
- 「投資就像爬山,你當時選好了一座山,規劃了登頂的路徑和節奏,你也不用因為途中看到另外一座山頭的陽光不叫好就半途而廢。外部的雜音和短期的回報,往往是考驗你的紀律和定力的試煉。」
- 「在投資的路上,最怕的也不是虧損,也就說你因為一些蠅頭小利就忘了自己的初衷,所以當市場給你一些甜頭的時候,你可能會誤以為這就是勝利,卻忽略了當初進場時所設定的目標和策略。」
- 「短進短出所造成的交易成本的風險,可能也是大家要把它納入到自己投資規劃當中,視為的一個警訊。」
- 「景氣不可能永遠擴張,總會有衰退或者冷卻的一天嘛。」
- 「作為一個技術的車,發動機是很重要的,但作為一個社會因素的車,這個刹車片就很重要的。」
Mind Map
三句話總結
- 美國已與印度、韓國推進關稅協議,僅剩臺灣作為最後談判方,須面對高額投資要求、半導體關稅是否納入協議的不確定性。
- 聯準會主席鮑爾在最新利率決策後指出通膨仍高,降息時機尚遠,市場對 9 月降息預期大幅下降,聯準會內部意見分歧加劇。
- 企業財報利多與關稅戰收尾的資金湧入推升美股創高,但估值已逼近歷史高點;皓哥提醒投資人堅守紀律與長期目標,避免被短期噪音干擾。
投資建議
- 不應因短期回報、政策變動或川普貼文等外部雜音而改變投資規劃。
- 短進短出需負擔手續費與價格波動風險,易在盤整行情中「越賺越少」。
- 風險並非虧損,而是為蠅頭小利放棄初衷:當市場給予甜頭時,勿誤以為這就是勝利,而忽略當初進場目標與策略。
- 川普政策可能將美國景氣擴張「推得更遠」,甚至踏入「非理性繁榮」。
- 景氣高檔,皓哥考慮開始預留現金,以維持投資績效。
川普關稅戰
美韓談判
- 川普於 Truth Social 宣布,美國與南韓達成「全面且完整」協定。
- 南韓:
- 提供 3,500 億美元投資美國專案,並採購 1,000 億美元 液化天然氣 (LNG) 和其他能源產品。
- 2 週內公布投資細節,並全面開放汽車、卡車、農產品等對美市場。
- 南韓對美出口:汽車 31%、機械零件 21%、電子設備半導體 18%。
- 基準關稅下調,汽車稅率自 25% 降至 15%,對整車出口關鍵。
美印談判
- 川普曾提議對印度出口課徵 25% 關稅,並以俄羅斯能源問題威脅加碼。
- 印度表達重新談判意願,目標 08/01 前完成。
- 談判重點:開放印度內需市場、消除非關稅壁壘、下調保護性關稅
- 印度保護性關稅:農產品 39%、植物油 45%、蘋果玉米 50%。
- 印度對美國總體貿易順差蠻大:美國對印度進口 870 億美元,出口 420 億美元。
- 印度主要以內需產業為主軸,對出口依賴度不高,手上籌碼相對較多。
- 印度出口美國前兩大商品:鑽石 67 億美元 (佔美國鑽石總進口額 44.5%)、藥品 130 億美元。
全球經濟評論
- 皓哥:美國已「收割盟友」,中國與他國仍在持續貿易,各取所需。
- Q2 美國私人投資部門因關稅戰不確定性而冷卻,但預期未來幾個季度,日本、韓國、臺灣政府在美國的大舉新建投資案,將會推升 Q3、Q4 投資額。
- 在全球非量化寬鬆 (QE),且貨幣不寬鬆的處境下,各國對美國的投資增加,恐壓縮本國基礎建設,形成「存量轉移」。
美國市場
美股 (07/30 ET)
- 道瓊 -0.38% (44,461)、標普 -0.12% (6,362)、納指 +0.15% (21,129)、費半 +0.83% (5,787)
- 美股高位震盪,估值被快速推升。
- 席勒本益比、標普 500 調整後本益比:估值偏高,僅次於 1929、2000 年泡沫。
- 川普政策可能延長景氣循環高檔,而非違反週期投資。
- Q3 營收預估為 475-505 億美元 > 市場預估 462 億美元,盤後 +12%。
- 廣告收入續增,皓哥戲稱臺灣詐騙集團亦「貢獻良多」。
- 旗下的 Reality Labs 營收 3.7 億美元、虧損擴大,顯示 VR/AR 仍難以成為商業化引擎。
- 2025 年資本支出預估上調至 1,140–1,180 億美元,並隨廣告動能調整。
- 雲端營收 +26%,Microsoft 365 Copilot 用戶破 1 億
- 盤後股價 +9%,市值突破 4 兆美元。
- 總營收年增 18%,創 3 年最快,在 AI 浪潮中居核心。
聯準會動態
- 鮑爾:通膨仍偏高,降息「仍需時日」。
- FOMC 將觀察通膨進一步下滑後再行動。
- 內部意見分歧
- Bowman、Waller 投下反對票,主張立即降息,認為高利率已對房地產市場、利率市場產生副作用,且關稅通膨趨穩。
- 亞特蘭大聯準會總裁 Bostic 傾向觀望,認為經濟強勁需維持高利率。
- FedWatch:市場對 9 月降息一碼機率由 60% 降至 40%,維持利率機率升至 58.8%。
- 季增 3%,主因進口大減 40%,與 Q1 囤貨過多、Q2 預期達成關稅協議而急縮進口量。
- 商業投資:在 2025 年仍趨近於 0,顯示 Q2 的經濟和商業景氣並未想像中好,整體消費情緒也未想像中高。
- 個人消費支出:季增 1.4%,雖高於 Q1 0.5%,但比過去幾個季度低,說明美國消費增速放緩。
- 聯準會擔心:未來大規模投資恐推高通膨。
- Q2 私人投資降溫後,日、韓、臺政府將在美國展開大規模建設,預料 Q3、Q4 國有部門投資將顯著增加。
- 南韓 3,500 億、日本 5,500 億、歐洲 6,000 億、卡達 5,000 億、沙烏地阿拉伯 1 兆等資金湧入,美國通膨風險恐再升溫。
房地產市場
- 新屋銷售簽約:月減 0.8%,遠低於預期的 0.2% 增幅,年增幅已連續 7 個月下滑。
- 美國房價從今年年初已有所鬆動,整體房市銷售指標甚至比 2008 年金融海嘯時期還差。
- 高利率對房地產市場銷售的衝擊比金融海嘯當時更大。
- 當前存屋庫存已回到 2019 年左右的高點。
台灣市場
美台談判
- 臺灣為主要貿易國中唯一未與美達協議者,壓力最大。
- 由於臺灣是壓軸登場,籌碼相對喪失,可能導致承擔的投資額比值相對較高。
- 彭博社:臺灣的基準關稅稅率可能保持在 15% 左右。
- 臺灣一年 GDP 約 8,000 億美元,若投資額達 2,000 億~ 3,000 億美元,相當於收走 1/4 產值,將造成非常沉重的財政壓力。
- 因此,臺灣普發現金的可能性渺茫。
- 賴政府面臨的處境艱難,外部談判拉到最後一關,市場揣測臺灣是否會「被榨到最後一滴油」。
- 皓哥:
- 若臺積電 1,650 億美元赴美投資未納入談判,政府壓力更大。
- 關稅 15% 有機會拿到,關鍵在須承擔的投資金額。
- 大規模對美投資將擠壓國內基建支出,臺灣經濟恐依既有景氣循環發展。
- 出口已受關稅衝擊,中間商多以壓縮利潤維持售價。
半導體關稅 (232 調查)
- 半導體是否併入對等關稅為最大變數。
- 臺灣出口美國以半導體為主,「232 調查」額外稅率遠比基準關稅影響更大。
- 產業結構集中:2023 年電子零組件、資通訊產品合計占出口> 50%,與南韓分散型結構不同。
- 皓哥:臺灣應學習日本汽車關稅模式,半導體關稅、基準關稅統一上限為 15%。
- 對美半導體出口快速飆升:
- 2015 年 117 億美元 → 2023 年 400 億美元
- 2025 年上半年已達 600 億美元。
- 今年半導體總出口額可能 > 1,000 億美元,卻要負擔 2,000 億投資,規模巨大。
傳統產業衝擊
- 若為降低投資額,將關稅調至 17–18%,傳產恐受重擊。
- 多數聚落自疫情以來已疲弱,關稅衝擊將雪上加霜:
- 就業人數:桃園龜山蘆竹 (PCB、伺服器 4.6 萬)、新北新莊樹林三重 (4.5 萬)、臺中潭子大雅神岡豐原 (5.8 萬)、鹿港 (1.2 萬)、歸仁岡山 (2.4 萬)
- 手工具、水五金對美出口僅 25 億美元,但美國佔其總出口 50%,若關稅高於日韓,將「必死無疑」。
- 臺灣面臨「保半導體」或「保選票」兩難:選票與傳統產業就業緊密相連。
皓哥笑話
6:38 印度人搖頭
- 網路上有人說,印度人可能本來是說 yes、說 OK,但因為印度人有時候會搖頭嘛。
- 「yes yes」對,那搖頭讓川普誤會了。
- 遠遠地看搖頭,那就是不答應嘛。
- 然後兩個人就不歡而散了。
29:06 湖中女神
- 同:筆記: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2025-01-06#04 40 水溝女神
- 有一天,小明掉了 100 塊,掉到湖裡面。
- 結果,湖中女神就出來,然後問小明說:「你掉的是這個 50 塊,還是掉的是 10 塊錢呢?」
- 小明說:「都不是。」
- 女神就說:「哇,你很誠實,那我把這 50 塊和 10 塊錢都送給你。」
- 後來,小明走了一段路,才發現自己掉的是 100 塊。
- 那女神直接給了他 60 塊。
- 有時候,我們在短進短出的過程當中,你會發現其實盤勢也沒有多糟,也沒有多差,但你就發現自己越賺越少。
31:58 雙休
- 老婆問老公:「以後有了錢要幹嘛?」
- 老公說:「我要娶 5 個老婆。」
- 老婆很生氣,說:「那你乾脆學韋小寶,娶 7 個回來算了!」
- 老公很恍惚,說:「那不行,那太累了。」
- 老公接著說:「我需要雙休」
- 對,是週末雙休,週末雙休。